close

【砥礪奮進的五年】記者眼中的“常州智慧”:“梯度轉型”撐起“智造”大格局

新華報業網訊 “GDP增速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全省第三”“工業投資總量和增幅均創蘇南第一”……

這是常州上半年的成績單。

常州市委書記費高雲說,經過近五年負重前行,從“工業重鎮”到“智造名城”,常州已經走完“最艱難路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已經五年。

五年來,無論是“五大發展”中國新理念,還是“強富美高”江蘇新實踐,都指向相同的發展主題——轉型與升級。

五年來,常州,以“平常之心”看淡城市間的爭“名”奪“利”、浮躁喧嘩,沉住氣、靜下心、埋頭幹,集中精力抓項目抓產業抓創新,走出瞭轉型升級的“非常之道”——

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小企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某一細分領域迅速攀至“世界之最”“中國之巔”,成為擁有行業話語權的“隱形冠軍”;

以眾泰、東風、北汽等六大整車項目為代表,一個又一個龍頭型、基地型大項目次第落戶,帶動一批上下遊企業蓬勃興起,築牢產業強市的“四梁八柱”;

“全國每4臺機器人就有一臺常州制造”,“全國石墨烯產業,一半天下在常州”,“電動汽車城”“光伏產業城”“東方碳谷”正在成為常州新時期的嶄新產業名片。

從小企業,到大項目,再到產業鏈,常州的轉型是立體的、多維的、全面的,“梯度感”十足。常州市發改委主任湯如軍說,這種“梯度轉型”,不僅創造瞭“過往精彩”,更為未來註入瞭澎湃動力。

集聚創新發展的“輕騎兵”:218個行業冠軍個個“低調有內涵”

五洋紡機下屬艾詩麗有限公司智能服裝車間。紗線上機10多分鐘,一件成衣就做好瞭。“做衣服像3D打印一樣快捷。”

雖然這隻是台中馬桶不通一傢年產值過億的成長型企業,卻在雙針床經編機市場全球排名前3,產品用到瞭“天宮一號”上,是名副其實的行業“隱形冠軍”。

放眼全球市場,每三部正牌手機中,就有一部手機的受話器、揚聲器、馬達來自全球最大的聲學元器件制造商——常州瑞聲科技。

中簡科技不但研發出填補國內空白的碳纖維技術,還建成瞭中國第一條年產300噸的國產ZT7系列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成為中國航空航天領域國產ZT7系列碳纖維的唯一供應商。

在常州,有這樣一批企業,他們不顯山、不露水,遠離世界500強喧囂,日復一日地潛心創新、執著攀登,牢牢占據著行業顯赫地位,被稱之為“隱形冠軍”。

這個群體的規模,最新數據是218個,有230多種產品的銷售位居全國前三甚至全球第一。

轉型升級≠轉行升級,既要無中生有,更要“有中培優”。計劃經濟時代,常州的輕工業非常強大,一度創造瞭全省一半的生產總值和稅收收入的奇跡。民營經濟面廣量大,隻有通過科技創新,擁有一“技”之長,拿出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攀上價值鏈的高端,才能活得精彩。

面對高校資源稀缺、本土科研力量薄弱的現實,常州借鑒深圳虛擬大學園做法,把國內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力量引入常州,建設以科教城為主體的創新平臺,與全市9萬傢民營企業實現“無縫對接”,創建瞭科教聯動、產學研結合、校所企共贏的“常州模式”。

統計顯示,5平方公裡的常州科教城,已經集聚科技人才1.8萬餘名,其中國傢“千人計劃”62人,省“雙創人才計劃”72人,入駐科技企業近2000傢,近4年來園區科技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35%。

2015年1月29日,“中國以色列常州創新園”揭牌,中國與以色列第一個創新合作實驗區正式啟動建設。短短兩年,“創新園”已經集聚瞭以色列項目56個,先後成立瞭以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平臺、兩國合作技術轉移平臺等,構建瞭完善的服務體系。

如果說以色列的企業善於把0變成1,常州人的夢想是把1變成1000,變成10000。常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稱,“隱形冠軍”是創新發展領域的“輕騎兵”,“冠軍”越多證明中小企業的活力越強,“經濟細胞”越健康。

組建支撐增長的“炮兵團”:大項目招引年年有突破

7月10日,北汽集團、康得集團聯手,在常州高新區打造新能源汽車碳纖維部件及車體研發生產基地;

6月19日,上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總投資超百億元在溧陽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此前,擅造乘用車的北汽集團整合常州黃海大中型客車、校車和新能源客車等產品,優勢互補打造華東整車基地。

截至目前,常州已經先後引進東風、金壇汽車、北汽新能源、車和傢、上汽大通等6個整車項目,形成乘用車與專用車互補整車產業鏈,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達270多傢,產業鏈產值近千億元。

沒有轉型的增長,是不可取的增長;沒有增長的轉型,是不成功的轉型。能夠一攬子滿足“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四重需求,優質大項目是最好的選擇。引進一個龍頭項目,就能形成“炮彈效應”,“炸”出一片關聯企業。

過去五年,常州每年一個主題,從“重大項目推進年”“重大項目突破年”,到“重大項目深化年”“重大項目提升年”,一直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不放手,攻堅克難、奮力突破、久久為功,幹出瞭重大項目建設的新精彩——

五年,累計推進省重大項目111個,年均20多個。投資總額從2012年的1043億元,提高到2017年的1991億元,增長瞭90.9%。今年,常州共有29個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其中,15個產業項目年度計劃投資183億元,投資額在全省各市中排名第一;

五年,累計引進眾泰汽車、瑞聲手機3D玻璃、時代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鋰電池、北汽集團常州產業基地、中興能源雲計算華東基地等重大項目51個,其中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項目10個,超50億元或5億美元項目22個。

五年,累計推進市重點項目766個,平均每年超過150個,完成投資3064億元。

逆境圖強,短短幾年時間,常州完成瞭重大項目的撐桿跳。

在白熱化的重大項目爭奪戰中,常州能夠贏得精彩,靠的是以“改革力”“服務力”為代表的綜合競爭力。

“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個班子、一套措施、一抓到底”;遇到問題不說“不行”,要說“怎樣才行”……

深化改革到不到位,作風建設好與不好,大項目的引進與培育是最直接考量指標。“看上去再美的改革,企業不認可又有什麼意義!”務實的常州,一直圍繞項目建設抓改革、抓作風。

“常州幹部隊伍的精氣神有瞭質的飛躍。”費高雲的這句結論,是廣大黨員幹部在項目建設戰場上自己“拼”出來、“贏”出來的。

構築常州智造“集團軍”:“十條鏈”拉高產業整體競爭力

常州石墨烯展示館的產品形成聚焦點。常州日報陳暐攝

7月6日,世界石墨烯創新大會在常州召開。

6年前,當大多數人社區公寓大廈抽肥還不知石墨烯為何物時,常州以敏銳的眼光抓住機遇,佈局落子,相繼建成中國石墨烯科技產業展示館和及全球首傢專業從事石墨烯研發和產業化的新型研發機構——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今年5月,西太湖畔,常州石墨烯小鎮正式成為江蘇省首批省級特色小鎮。

截至目前,常州集聚瞭石墨烯相關企業超過100傢,占瞭全國石墨烯關聯企業的半壁江山;先後創造瞭全球首條年產3萬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生產線、全球首款石墨烯手機、全球首款智能發熱服等10項全球第一。2016年常州市石墨烯相關產業產值達到21.8億元,增長32.2%。

今日常州,“東方碳谷”已成為一張新名片。“十三五”期間,常州計劃在石墨烯領域集聚300傢以上企業,100個以上人才團隊,產值超過300億元,打造成中國石墨烯原創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集聚示范區、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高地。

產業是發展的“動力源”。

2013年,常州首次提出“十大產業鏈”建設,舉全市之力打造含“三車四新三智能”(軌道交通、汽車及零部件、農機和工程機械、太陽能光伏、碳材料、新醫藥、新光源、通用航空、智能電網、智能數控和機器人)在內的十大產業鏈。

三年後,十大產業鏈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比重提高瞭5個百分點,其中,農機和工程機械、太陽能光伏產業和智能電網3大產業的產值均已超500億元。

太陽能賽車。蘇州日報倪黎祥攝

今年6月底,常州“升級版”十大產業鏈出籠,將先前的“三車四新三智能”升級為“五新三高兩智能”(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醫藥及生物技術、軌道交通、航空裝備、節能環保、智能制造裝備、智能電網)。升級後的新一輪十大產業鏈,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產值2429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幅,對全市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達40.2%。

目前,常州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智能制造體系,石墨烯、機器人、光伏組件及特種電纜等產業成為區域標志和新增長極,重構瞭常州的生產力佈局,擦亮瞭“智造名城”的名片,成為蘇南產業高地上的一道獨特“常州風景”。

一支隊伍不斷壯大的“輕騎兵”,再加上火力配備不斷強化的“炮兵團”,以及蔚然壯觀的“十個方面軍”,這場轉型升級攻堅戰,常州已經越打越主動。面向未來,在“兩聚一高”新征程上,也一定能創造出更加燦爛的圖景。

鎮江日報記者 王鵬程 執筆

科教城,添加“智慧酵母”

常州的創新元素看哪裡?記者在常州科教城尋找答案。2002年啟動建設以來,這方5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每天誕生一傢高科技公司,新增4件授權專利。媒體采訪團在此發現瞭常州的創新“配方”:給制造業加上“智慧酵母”,一個全新的世界便款款走來。

常州科教城內的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裡,藏著一批“黑科技”:世界著名機器人專傢、日本千葉大學特別教授野波健藏的無人機飛控芯片項目,就像是無人機的身份證,可以向地面發送身份識別信息。美國GE前高管彭志學博士的3D金屬打印技術,就像一個醫生,可以智能修復鐵軌、機器設備上的傷口……

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馬忻說:“江蘇中科院智能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院成立3年來,我們吸納全球高端資源,在此打造瞭5個高端研發與產業化團隊、8個公共平臺、40傢高科技企業。”

快速發展得益於機制體制創新:在這裡,從論文、專利數量為導向轉為產業需求為導向;研究院的部分智能制造專利公開,供聯盟內企業授權使用;企業提需求,研究院和企業共同研發,成果共享;平臺對孵化項目註資,有股份進入與退出機制規范……

科教城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園區以應用研發與市場集成為基點,圍繞“智能、設計、信息”三大先導產業,構建創新創業生態體系。截至目前,園區科技人才總數已超過1.8萬人,入駐創新型科技企業近2000傢,近4年來園區科技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率35%。

南京日報記者 張希

金鄉鄰,凸顯“比較優勢”

從文化淵源到產業佈局,常州和無錫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而地理位置上的相鄰相融,又讓他們多瞭份“金鄉鄰”的親切感。

在常州五洋紡機智能化經編生產車間,智能制造以出神入化的手法,刷新人們對傳統制造的認知:紗線上機,成衣下線,工序簡化,效率提高;無錫海瀾集團的智能裁衣,則異曲同工,兩者各有千秋。

在西太湖石墨烯產業園,看著高科技讓世界變得越發奇妙,眼睛則緊盯著地圖上我國石墨烯產業的分佈地圖,無錫、常州赫然入列,新興高科技產業,常州無錫攜手同行。

陽光產業,是兩座城市的共同追求。天合在光伏產業最低谷時,依然葆有對創新研發的投入,借創新之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電池轉換率、拓展民用市場,終於走出產業困境,迎來發展新機遇;而無錫也同樣在堅守中迎來瞭產業春天。智慧能源領域,常州無錫共同掘金。

在常州科教城,面向智能制造領域,以成果轉化為核心任務的應用型科研機構已經大規模建立。而以“四化”為引領,推動產業強市建設的無錫,“智能化”也是重振產業雄風的基調之一。

一首產業強市交響,常州篇鏗鏘激昂,無錫篇亦有華章。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山水顏值……這些名詞,正成為兩座城市發展新音符。在“兩聚一高”指引下,共同演繹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高潮篇章。

無錫日報記者 單紅

十個億,打造“智能車間”

常州五洋紡機的智能廠房內“男繡娘”在“穿針引線”。南京日報馮芃攝

傳統機械設備生產車間該是什麼樣?油污滿地?焊花四濺?工人們揮汗如雨?

位於常州市武進區的五洋紡機生產車間顛覆瞭大傢對傳統機械企業的既有印象。偌大的車間裡隻有三五名工人,沒有機械轟鳴,高度智能化的裝備在低噪音狀態下悄然工作著。

公司董事長王敏其指著一條流水線說:這裡1臺6噸位智能裝備+一個經編機關鍵零部件連桿+一些軟件+一些刀具和工件,就替換掉瞭10臺機床+30名工人+30多個工序。“智能車間的最大優勢就是降低勞動強度,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檔次。”

五洋紡機這個智能車間從2014年開始打造,三年投入接近兩個億,也隻是完成瞭生產線、倉庫的智能化升級,物流的智能化還沒有開始。王敏其說,僅這一個廠區,要徹底完成智能化改造,還需要再投一個多億,而他計劃利用十年時間,花十億元把三個廠區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

十個億就是要把十年的全部利潤都放進去!這份向死而生的創新決心來自於形勢所逼。五洋紡機成立於1986年,是個傳統的紡織服裝設備機械企業。“我到美國、歐洲考察學習瞭一圈,最後得出一條結論:傳統制造企業要想贏得未來,必須從制造向智造邁進。”王敏其說。

如今的五洋紡機已經逐步褪去瞭傳統制造業外衣,成為名副其實的高新企業。它不僅在行業內第一個實施瞭智能車間改造,使其能夠制造出國際先進水平的紡織機械,產品利潤率大幅提升,而且每年都有兩到三項達到國際領先或先進水平的新產品投放市場,成為全球雙針床經編機的領跑者。

常州提出打造全國一流智造名城,五洋紡機隻是眾多“智台中抽化糞池造”故事的一個。

鎮江日報記者 王鵬程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xzp119lr7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